ChatGPT可能会消灭中产阶级
最近看了两篇文章,实在是让人胆战心惊,一个是北京大学国发院和智联招聘做的ChatGPT替换就业报告,报告的结论是ChatGPT为首的大语言模型会替换大部份白领和知识型工作。
chatgpt中文版 http://chatgpt.guigege.cn
另外一篇文章是数据帝陈沁在财新发表的文章,他对中国1639种职业进行了分析,发现生成式AI替换率最高的职业是翻译,其次是保险核保人员和剧作家,这三种职业90%以上的工作内容都可以被AI替换。
其次,就是视觉转达设计人员,装潢美工,美术编辑,广告设计师等与美术、作图、视频有关的职业,被AI替换的工作内容也超过了80%。
被替换的职业不但有偏文科的,如今理工科领域最挣钱的程序员,也有75%的工作内容面临被AI替换的风险,极端情况下,企业在未来可能会裁掉70%左右的程序员,只留下最精干,最有创新能力的一批人。
两篇文章的结论都认为,本轮生成式AI对白领工作影响最大,特别是触及“信息处理”、“数据处理”的工作。对蓝领工作和服务业影响最小,其中,包括绿化工、保洁员、推拿师、面点师等职业,几近不受任何影响。
研究AI的学者们发现,越是人类后天经过艰苦学习学到的技能,越容易被AI替换,而人类天生具有的能力,AI则不容易掌握。
比如推拿师,保洁工,他们的动作过于复杂,机器难以模仿,再比如秘书、管理者等需要长时间和人打交道的工作,AI也难以替换。
人的社交能力,身体的动作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,AI很难参透其中的秘密,而今天大部份职业,都是工业革命后才产生的,对这些人类创造而非与生俱来的知识和技能,AI显示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。
那些需要高成长性的职业,如今面临AI的要挟,而这些高成长性的职业,恰正是中产阶级的基石。
在很多科幻作品中,人们总是想象底层的工作最容易被机器替换,ChatGPT出现颠覆了这一认知,技术的演进和科幻作家料想的完全不一样。直到本日,美国都没法做出一个可以代替搬运工的人形工人,但GPT已可以做的和文员、翻译、律师、会计、程序员一样出色。
中产阶级的覆灭,如今看来其实不是空想。这一进程在美国已产生。
在GPT⑷推出后,OpenAI就发了一篇论文,来说述这一技术革命的影响。他们预计大语言模型普及后,会有80%的美国劳动力遭到影响,他们工作的10%会被AI替换,同时有19%的劳动力50%的工作会被AI替换。
他们还发现工资越高的职业被替换的可能性越高,这个趋势在年收入大于10万美元以后才趋于相反。大语言模型影响的,恰正是中间阶层。

目前,已出现两个活生生的案例。比如数据标注员,本来是一个新职业,2022年才出现在《中国职业大典》中,主要工作内容是“标注和加工图片、文字、语音等业务的原始数据”。
但GPT出现后,人工数据标注员迅速被替换,OpenAI的实验,发现GPT的数据标注结果和人工标注结果类似度到达81%,基本一样。而GPT打标的本钱远低于人工。
GPT⑷标注4万条内容,每次标注100条,只需要400次,使用GPT⑷的模型,每标注100条,仅需要0.12美元。也就是说,一共只需要耗费48美元,而人类数据标注员要完成4万条内容的标注,需要最少1万元,一星期。GPT只需要半小时,一杯奶茶的钱。而二者的质量几近一样,GPT可以迅速替换人工标注员。
最近,好莱坞的罢工也与AI的利用有关。这是63年以来美国编剧工会和美国演员工会首次同时罢工,范围空前,这次罢工的核心就是AI影响就业,编剧不愿意把自己的剧本“投喂”给AI,也不希望被降维到辅助AI“批改作业”的角色。演员则恐惧将被“数字人”替换,特别是群演的生存空间将被极大挤占。AI在美国已切实地开始摧毁中产阶级。

虽然已有的研究表示大语言模型还没有冲击到中国的就业市场,但是这更多是滞后效应,美国作为发明AI、对AI最开放、监管最少的国家,自然遭到的影响最大、最快,但技术的进步下,没有人能独善其身,这类影响早晚也会传导到中国,这对中国的未来,也具有颠覆性的影响。
这周和媒体人曾航交换,他就提出了一个最坏的情境,就是生成式AI被大范围利用,它替换掉了一半以上的白领工作,却没有创造出多少新的工作岗位。
不要认为技术进步一定会创造新岗位,常常创造岗位和摧毁岗位的其实不是一种技术,而且区别时间段表现也不一样。
比如工业革命后,机器的迅速发展代替了大量人工,很多工人失业,工人由于找不到工作被迫砸坏机器,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(自动化)的发展也让很多欧美工人失去了工作,让美国蓝领“一个房子两个孩子两条狗”的生活幻灭。
历史还表明,新技术的发展更大几率会扩大贫富差距,就美国的历史看,确切如此。7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占人口比例是70%左右,现在50%都不到了。财富高度集中于前1%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以后这类趋势会更加严重。
这两年,美国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大裁员,马斯克将推特员工从8500人裁到1500人,马斯克发现,即便裁掉80%的人,也丝绝不影响工作,这表明很多员工都是“冗余人口”,其实不创造价值,所谓的高薪只是一种变相的腐败。(阿里等国内大厂也开始学马斯克)
创造出ChatGPT的OpenAI,也是个只有375人的小团队,但该公司的市值却高达270亿美元,之前高市值一定对应大公司,所以有了“大厂”这个称呼,但OpenAI打破了这一模式,它告知世界小公司一样可以创造奇迹,只需要几个“超级个体”。
未来公司的主流极可能会变成少数“超级个体”支持的超级公司,AI的作用就是让强者愈强,之前一个强者可能需要十几个普通人协助,但他现在,只需要一个ChatGPT,AI让“超级个体”如虎添翼,一个人可以完成几十人的工作。这类模式最后的结果只有“两极分化”。
那时,社会极可能会变成少数精英与广大穷人的金字塔结构,中产阶级趋于消失,民主的基础会更加弱小,社会里会存在大量无所事事的“冗余人口”,只能靠政府的救济生存,他们花天酒地,在文娱中浑浑噩噩的走向生命的终点。这样的世界,在美国已看到了苗头。
只要不断将材料“投喂”被AI,AI就可以不断学会白领的技能。人们曾引以为傲的专业知识,可能会在未来毫无用武之地,那些曾被高薪聘请的白领也将成为新贫困阶层。正如工业革命时期被淘汰的工匠阶层,被全球化、自动化替换的美国蓝领贵族和被市场化替换的国企下岗工人。
那末未来甚么人会吃香呢?我认为会有三种人,一种是低端服务人员,他们的动作太复杂,AI没法学习。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,这样的人每一个时期都是少数,AI也难以替换。
三就是“全才”,那种具有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,在机器胜任专业技能的背景下,“设定目标并让机器达成目标”会成为主要工作内容“,它需要的是想象力和洞察力。同时“与人打交道的能力”会更加重要,情商的作用、人脉会更加明显。
工业革命时期那种切块式的分工会被历史淘汰,AI将代替大量的履行层,未来将属于那些具有“领导能力”的人,这一路径对善于“履行”、“模仿”,缺少个性的东亚国家相当不利。
历史大潮下,世界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,所有人都将承受时期的大考。对有心人来讲,现在就该“早做准备”,学会使用AI,瞄准不容易被替换的职业,不要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掉队。
桂\哥\网\络www.guIGege.cn
本文来源于chatgptplus账号购买平台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hatgpt.guigege.cn/jiaocheng/37468.html 咨询请加VX:muhuanid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