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 >> ChatGPT教程 >>

李政涛:ChatGPT时期,甚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?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?

来源|一读EDU,分享|李政涛,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、教授

chatgpt中文版 http://chatgpt.guige.xyz 

看点摘录:

1、“甚么知识最有价值?”“甚么能力最为关键”?有了ChatGPT以后,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回答这些古老、基本的问题。由于,ChatGPT不但是个技术平台,也是新的尺度、新的标杆。

2、“教师是谁”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,虽然教师不可能被ChatGPT所替换,但这其实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安然无恙。

3、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理解,和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落地实行,一样需要以ChatGPT为新视角和新准绳,重新加以解读、设计、实行和评估

01

怎么定位ChatGPT的性质?

怎么定位ChatGPT的性质?ChatGPT就是一个能够与人类对话的“聊天机器人”。在它出现之前,也有其他的“聊天机器人”。但是,过去的“聊天机器人”所承当的角色更多是信息的挑选者和搬运者。ChatGPT的出现,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角色变了。

首先,它是分析者,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;其次,它是生成者,有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,不但能生成摘要、童话故事、教学方案、科研论文,还可以生成场景,非常了不得。正由于它是生成者,所以也具有了创造者的角色。

因此有人说,ChatGPT让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升级换代,从分析式的机器人走向了生成式、创造式的机器人。

02

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?

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?对此,常人都会想到危机或要挟,特别是对很多职业带来的危机;ChatGPT成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。

固然,除危机以外,一定也有机遇。在我看来,当下掌控机遇更加重要。

ChatGPT带给教育五个机遇:

第一,这是一次重构人与机器关系的机遇

首先,ChatGPT的横空出世,带来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改变。

变化1:人机关系性质的迭代升级

过去,人工智能可能只是被当作工具来看待。如今,以ChatGPT为代表的“聊天机器人”不只是工具,也是人类对话的火伴。

变化2:人类成为ChatGPT教育对象的同时,机器也需要受教育

未来,ChatGPT有可能成为人类教育的对象。我们是不是是可以想象,未来人类通过编程等方式,对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进行有目的、有计划地引导和改变,让其正向助推,而不是阻碍、异化、扭曲人的成长发展。

这可能带来智能时期教育的重大转向,即让机器受教育。其中,重要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、伦理教育,让机器不但成为人类文明的推动者,同样成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。

变化3:让我们重新理解“人”

甚么叫人?何以为人?过去,我们对人性的认识,是以兽性、神性为参照物,在人与动物、人与神的比较中展开和理解的。

如今在智能时期,机器成为理解人性、洞察生命的新的参照系。在人与机器的不断比较中,我们重新理解“人是甚么”,包括机器人是人吗?聊天机器人是人吗?将来会愈来愈强大的机器人,它究竟是甚么?

当机器愈来愈像人的时候,一个古老但常新的问题再次显现:人是谁?和,人为何活着?是机器像人一样活着,或者人像机器一样活着?这些问题都是新的问题。

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,由于有了ChatGPT以后又重新凸显,让我们重新思考。

第二,这是一次推动人类自我进化的机遇

人工智能不断在进化,但人类智能是不是是有可能会反向退化?当机器愈来愈聪明,有可能人却愈来愈傻,乃至出现脑萎缩。

由于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频繁使用,乃至过度使用,不知不觉间,替换将变成宠溺。我们人类可能成为被机器溺爱的孩童,习惯于被人工智能娇生惯养,沉溺于机器营建的“花柳繁华地,温顺富贵乡”中难以自拔。这将造成人类本身智能的废弛和荒漠化;在愈来愈强势的人工智能眼前,人类成为长不大的儿童。不是身体长不大,是智能意义上的长不大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ChatGPT引发的最大危机,不是职业,而是人本身。

而化解危机的唯一前途,是创造性地实现一种转化:把人机对话的进程,变成人类生命自我超出、自我进化的进程。这是唯一的前途,也是根本的前途。

第三,这是一次打破替换思惟、走向共生思惟的机遇

以往我们理解人工智能,总有一个惯性思路:一旦有新的技术出来,马上就会想到“替换”,比如各种职业会被替换。所以,我们弥漫着浓重的“替换焦虑”。

“替换焦虑”背后,实际上是替换思惟,本源是二元对峙式的思惟习惯,行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、人与机器对峙起来,触目所及的自然是“竞争”"对抗”和“冲突”,结果把两者变成了“谁替换谁”的“你死我活”的敌对关系。

这需要我们跳出已有的思惟,换一个思路:借助ChatGPT,探索并创造人机之间相互激荡、相互超出的新格局,而不是相互替换。

这带来了新目标,即通过人机之间的“双向奔赴”,实现“双向超出”;也带来了新思惟,即从替换思惟走向共生思惟。关键在于,要让人机关系从“此消彼长”到“共生共长”,从“单向进化”到“双向进化”,从“单向超出”到“双向超出,构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“你追我赶”的共生格局。

第四,这是一次理解人师存在价值的机遇
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“教师是谁”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。由于不但有人师,还有“机师”。事实上,“机师”早就已出现了。

虽然教师不可能被ChatGPT这样的“机师”所替换,但人师的部份角色、职能或作用,如设计课程、知识搜索、课堂摹拟、语言翻译,作业测评等,将被“机师”所代替。

接下来,人师要干甚么?就是要做只有人师才能做的事情,发挥人师才有的职能,包括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心、价值与意义、思惟与情感、意志与勇气、奋斗与进取、反思与自省、创造与创新。

以理想信心为例,只有人材有理想。现在ChatGPT的创造进程,恰正是人类理想在技术时期里的产物。机器没有理想,如果有的话,将是人类赋予它的。

第五,这是一次增进教师能力重塑的机遇

虽然大家认定,教师职业本身不会被ChatGPT取代,但其实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安然无恙。未来,那些“做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”,是随时可能被淘汰的“高危人群”。所以,这些教师的命运,不是被替换,而是被淘汰。

未来的教师教育、教师发展,就要在怎样避免被机器淘汰的意义上,去做研修,去推动教师成长。

03
直面ChatGPT,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?

那末,在ChatGPT的步步紧逼下,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,才能绝地反击、“逢凶化吉”?

第一大本领:善于发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

哲学家马丁·布伯曾在《我与你》中提出,世界的本质是关系,而对话是最好的关系体现方式。

而在人机时期,对话会变得更加丰富。当ChatGPT进入课堂,会构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对话关系,将会出现“生-机对话”“师-机对话”“师-机-生对话”或“生-机-生对话”。

固然,其实不是所有的对话都有育人价值。怎么让人机时期的对话具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呢?

一方面,通过具体发掘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,为学生丰富对技术工具的理性认识,掌握与机器对话的路径和策略,提供惟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取得的学习经历和体验,提升只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生成与发展的思惟能力、情感能力与审美能力等,终究学会在人机聊天对话中学习和成长。

另外一方面,教师将人机对话的育人设计引入教学设计,来干预、引导课堂上的人机对话进程,实现这一特殊育人价值的创造性转化。

第二大本领: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

“甚么知识最有价值?”“甚么能力最为关键”?有了ChatGPT以后,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回答这些古老、基本的问题。由于,ChatGPT不但是个技术平台,也是新的尺度、新的标杆。

比如,以ChatGPT作为新尺度和新标杆来思考,甚么知识和能力可以不用教了?

我们得到以下基本准则:

凡是人工智能善于的知识和能力,可以少教乃至不教,凡是人工智能不善于或无能为力的知识和能力,需要多教或重点教。

记忆型、计算解题型、考试训练型的知识与技能不用教了。ChatGPT是考试训练的天敌,最善于记忆和计算,在它眼前,那些牺牲了美好、幸福的童年生活换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堪一击。

因此,未来的教师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,投向那些人工智能没法或不能替换的知识和能力,如价值观、高阶思惟,好奇心、想象力与审美力等。

这预示着,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理解,和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落地实行,一样需要以ChatGPT为新视角和新准绳,重新加以解读、设计、实行和评估。

它也侧重提示我们,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:

更加重视价值观的培养,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与尊严;

更加重视改变思惟与提升思惟,包括批评思惟、创造思惟,和编程思惟、模块思惟等智能时期最需要的思惟能力;

更加重视情感的学习,机器可以摹拟情感的各种表达方式,但没法像人类那样具有真实的情感世界;

更加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,机器永久不会疲惫,历来不会真实地感遭到挫折懊丧和失望,但是,这反而是人生的常态,为此特别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......

第三大本领:善于与作为“机师”的ChatGPT协同育人

今天,人师与“机师”共同进课堂、同上一节课,已成为现实。人类课堂自此变成了“人师+学生+机师”的三位一体式课堂。

由此,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要求:要有和ChatGPT协同育人的能力,即“人机协同育人力”。

这类协同,不再只是人与工具的协同,而是两类智能的协同,是两类主体或两类人的协同:人与机器人的协同。这类协同的交互性、生成性及其复杂性亘古未有,对教师的挑战也史无前例。

育人的最高境地是在协同中融会。在实质上的协同育人共同体里,人师如何主动展现并发挥独特、不可替换的育人能力,同时牵引或带动“机师”协同育人的能力,都是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新本领。

而不管甚么本领,都意味着人师亟需在和 ChatGPT的对话中,同步完成自我智能、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可能“逢凶化吉”,才可能稳如泰山。

来源:《中小学老师参考》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,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,聚焦新课标、新教材、新课程方向,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,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,让改变从课堂产生!

桂&哥&网&络www.guIgEge.cn

本文来源于chatgptplus账号购买平台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hatgpt.guigege.cn/jiaocheng/29291.html 咨询请加VX:muhuanidc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muhuanidc

工作日:9:30-22:30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muhuanidc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